nù xíng yú sè
怒形于色的解释
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
注音:
ㄋㄨ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
怒形于色的近义词:
- 怒不可遏 形容发怒至极无法自制 在他们采取这行动之前,已明显地被激得怒不可遏了
- 怒目切齿 愤怒得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作憎恨状谈到这些,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。秦牧《壮族与我》
- 怒气冲天 怒气高涨,冲入云天。形容盛怒的样子吴少奶奶意外地松一口气,婉转地回答。却不料 吴荪甫立即又是怒气冲
怒形于色的反义词:
- 喜形于色 形:表现。色:脸色。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。形容抑制不住的高兴或得意于通衢遇友人郑賨,见其喜形于色。
- 喜不自胜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。形容极其高兴贾珍听了,喜不自胜。《红楼梦》
成语语法:
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*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
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英语翻译:
be black in the face
俄语翻译:
лицо исказило гневом
其他翻译:
<德>zornig aussehen
读音注意:
色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写法注意:
形,不能写作“行”或“刑”。
《怒》的解释
怒 nù 生气,气愤:怒色。怒视。怒叱。怒骂。恼怒。息怒。 气势盛:怒涛。怒火。心花怒放。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:怒族。 谴责:“若不可教而后怒之”。 喜 笔画数:9; 部首:心; 笔顺编号:531544544 <h2>详细解释:</h2>怒 nù 【动】 <font color="#008000">(形声。从心,奴声。本义:发怒,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)</font> 同本义<font color="#800080">〖anger;fury;rage〗</font> 怒,恚也。<font color="#660000">——</font><font color="#000000">《说文》</font> 怨而不怒。<font color="#660000">——</font><font color="#000000">《怒》的更多解释>>>